按所用設備的不同,鐵合金澆鑄有地坑(場地)澆鑄、錠模澆鑄和澆鑄機澆鑄3種方法。
地坑(場地)澆鑄法 在一個特殊構造的地坑內完成鐵合金的澆鑄。地坑的底部和側壁,預先鋪好與所澆鑄的合金有類似成分的固體合金,然后注入液態合金,并使之盡可能覆蓋整個地坑,形成薄薄的一層,鐵水即迅速凝固。凝固后的鐵合金,經過一定時間的冷卻之后,其上可以再次注入液態合金。如此多次澆鑄,使整塊合金厚度達到1200~1800mm,充滿整個地坑。采用地坑澆鑄法時,在澆鑄場地內至少應有兩個地坑,輪流使用。一個地坑進行澆鑄,另一個進行取鐵和澆鑄的整理準備工作。地坑澆鑄法的特點是勞動生產率高,不消耗錠模,生產費用低,但其勞動條件較差。
錠模澆鑄法
在一組或一個個錠模中進行鐵合金的澆鑄。所澆鑄的合金品種和冶煉設備容量的不同,所用錠模的大小和材質也不同。錠模在使用前要進行預熱并噴灑涂料,受沖刷嚴重的部位還要墊上與所澆鑄的合金有類似成分的鐵合金(墊鐵)。鐵水注入錠模的速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,例如硅鐵采用分層多次澆注,中碳錳鐵、電爐金屬錳采用蓋渣澆鑄(渣鐵同時注入錠模,熔渣浮在上面,形成渣蓋)。合金凝固并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之后,取出合金錠。錠模在做好噴灑涂料和墊鐵等準備工作之后,可再次投入使用。錠模澆鑄法的特點是靈活性大,適應任何品種鐵合金的澆鑄,勞動條件較好,但其勞動生產率較低,費用較高。中國多采用這種方法。
澆鑄機澆鑄法
在澆鑄機內完成備模、注入合金、脫模等整個澆鑄過程的所有工序。盛滿液態鐵合金的鐵水包,用橋式起重機或鐵水包傾翻裝置將鐵水連續緩慢倒出,經過流槽注入移動式的錠模,合金在錠模中凝固成錠,待其溫度自然(或輔以噴水)冷卻降至一定程度之后,錠模傾翻倒出合金錠(脫模)。空錠模經過噴灑涂料并鋪墊一些合金底料后重新使用。澆鑄機澆鑄法的特點是生產率高,勞動條件好;但其投資大、生產費用也大。